汇佳网为您带来《哪吒之魔童降世怎么画(魔童哪吒变身后怎么画)》,本文围绕哪吒之魔童降世怎么画展开分析,讲述了关于哪吒之魔童降世怎么画相关的内容,希望您能在本文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原载公众号「虹膜」。

哪吒之魔童降世怎么画(魔童哪吒变身后怎么画)

  ————————————

  我们确实没看到过任何一部国产动画,用这么疯狂的方式刻画以前的「神仙」,这点必须心服口服。

  《哪吒》用了一个特别大胆的设定,把哪吒做成了一个天生邪恶的「魔童」角色。他画着浓厚的烟熏妆、声音粗哑、目露凶光,相当暗黑系,和我们认知中的主角太不一样。

  这是个颠覆性的改编,影片也为这种颠覆设定了足够合理的解释,在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混元珠的概念。混元珠提炼出灵珠和魔丸,灵珠会成为保护天下的灵童,而魔丸则会化身为魔王。原本哪吒应该是灵珠转世,但阴差阳错,灵珠去到了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的身上,哪吒却成了魔丸转化的混世大魔王。

  所以,哪吒天生就具有「魔性」(但这一点有需要商榷处,后面再谈)。

  哪吒神话原本的样子我们都很熟悉,哪吒生性顽劣,打死东海龙宫三太子敖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在这之后他削骨肉还父母,在太乙真人的法术下才得以用荷花和莲藕保住魂魄,变成之后那个哪吒。

  而这部影片的设定,从一开始就彻底颠覆了原哪吒神话的设定和构架。

  它都已经不是「反英雄」的结构了,而直接就是「反派主角」的模式,但这还只是第一步。

  通过魔丸和灵珠的设定,哪吒和敖丙被联系到了一起,同时也引入了原神话里的更多人物。动画里哪吒的师傅依然是太乙真人,他负责教化哪吒;而敖丙则要在师傅申公豹的带领下,解放被镇压的龙族。

  这部分人物关系其实很类似《无间道》,一正一邪的两个师傅带着一正一邪的两个徒弟,而灵珠和魔丸的这种同源关系,又让哪吒和敖丙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兄弟意味。

  所以还有个朋友说,这简直就是《绝代双骄》里的小鱼儿和花无缺啊。

  这个改造在一开始就调动起了观众的好奇,本来是死对头的哪吒和敖丙,在影片中变成了兄弟和挚友,但在深层次里,他们依旧保持了死敌的关系。

  故事到底要怎么样发展,才能回到哪吒杀死/致死敖丙的设定呢?

  如果你在观影过程中思索过这个问题,《哪吒》其实就已经成功了。因为我们已经放下了原神话的情节和脉络,转而对这个新神话的悬念和结果产生了好奇。

  在背反神话的同时,又在大框架下遵循了原哪吒神话的人物关系,在这个层面上,《哪吒》几乎已经做到了解构神话的最高水准,怎么夸都不过分。

  另一个惊喜是,《哪吒》还为大多数国产动画都只能停留在「乱打」级别的结局大战拿出了更聪明的解决方案。

  结局大战通常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叙事矛盾和视觉冲击,绝大多数的国产动画都直接通过把视觉冲击推到极限,一通乒乓乱打的同时把叙事矛盾也打没了,主角占下风时一声怒吼就可以解锁神威,比如《风语咒》里主角突然就参透了风的奥秘;有的甚至都懒得解释,主角光环解决一切,比如《大鱼海棠》里椿跳下去就终止了灾难。

  这种依靠蛮力来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偷懒或能力不足,归根结底还是没能充分调动戏剧元素。

  《哪吒》是为数不多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的改进的例子,最后哪吒和敖丙的大战,虽然也是怼天怼地的力量型对决,但却和以前那些国产动画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许多前面埋下过的伏笔和道具,比如万龙甲、乾坤圈、符咒,全都在最后的大战中发挥了关键性的功能,一种物尽其用的感觉。

  这种围绕更多线索、道具、人物的前提来设计终极大战的手法,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X战警》《银河护卫队》这类群戏类超级英雄片,不能说是创新,但至少更有意思。

  但以上,都还不足以解释《哪吒》成功的原因。

  我们高度评价《哪吒》以及一系列解构经典的国产动画片,仅仅就是因为它们把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用当下的方式重述了一遍吗?

  改写是它们的途径,而非它们得到认可的原因。

  要说清楚这个,就必须要把《哪吒》和《大圣归来》《白蛇:源起》放到一起来看。

  这三部动画都以改造传统神话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在这之下又都遵循了同一种脉络。在原本的神话故事里,孙悟空、白娘子和哪吒的传奇其实都是一个关于「招安」的故事。它们说的,是原本违抗体制的反抗者,如何被体制降服并最终进入体制的故事。

  孙悟空从野猴子变得尊师重道;白娘子想要超越种族的爱情却被压在雷峰塔下,最终走上修仙路;哪吒更是一个反抗者,但后来也成为体制的维护者。

  这三个故事所代表的都是它们所诞生的那个年代的旧逻辑,要传播和维护的内核是对人性的驯服,骨子里,是中国的传统神话精神。

  但在改造后的这些动画里,关于「招安」的内容消失了,主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个人对体制或者主流价值观的反抗。

  它们通过这些改写的故事,完成了从传统神话到现代神话的跨越。

  就拿《哪吒》来说,把他的「魔性」推到极致,和他「神性」的原始身份构成巨大反差,再通过中间一系列的处理去缝合这个裂痕,就已经走出了这个神话原来所属的那种礼法。

  传统神话是关于神的传奇,最终的结果是礼法的不可侵犯;而经过改造后的这些现代神话是关于人的神话,最终的结果是人性的胜利。

  这才是这些动画得到高度评价的根源。

  神话故事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我们从中获得力量,也参与它的形成,这是神话诞生和维持自己影响力的关键。

  不断地用现代精神重新改写和阐释经典神话,也是在更新一个民族的基本精神特质和集体潜意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哪吒》以及这一系列的改造经典的动画创作者们正在进行着的工作,并不仅仅是拍一部动画电影那么简单,而是一项伟大的文化事业。

  在《大圣归来》上映的时候我就隐隐有种感觉,今年早些时候的《白蛇:缘起》再加上现在的《哪吒》,让这种感觉变得更加确定了,那就是我们的动画创作者,似乎已经找到了一条在自己的文化中打造成人动画的路径。

  毫不夸张地说,这种方式一旦形成系统,达到皮克斯、迪士尼这样的动画水准,也不是没有可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哪吒》甚至已经做到了。

  很多人在看《哪吒》的时候可能都会有种若有若无的熟悉感,我充分相信它的创作者绝对认真研究过各类神话叙事,包括但不仅限于中国古典神话、美式超级英雄片、希腊罗马神话等等,不过,对它影响最大的,应该还是美式皮克斯动画策略。

  皮克斯的动画之所以能打动千千万万的观众,拥有立于不败之巅的魔力,是因为它们掌握了一种致胜的法门,我这里把它总结为「皮克斯叙事模型」。

  每部皮克斯动画,都是为了阐述一个核心的理念,那个理念一定又特别简单,通常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同时,又是个所有人都会高度认同的理念。

  举例而言,《飞屋环游记》说的是,当我们真的学会了和自己的少年时代告别时,我们才算是真的长大了,并且这种成长和生理年龄无关。《头脑特工队》肯定了任何一种情绪对于成长的价值,包括悲伤和愤怒在内。《玩具总动员》说的则是成长一定要面临失去的代价,就像那些被打入冷宫的玩具,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要勇敢面对那些代价和痛苦。

  如果单独提炼出来,是不是很鸡汤?

  所以重点在于,皮克斯会用极具创意的设定,极尽迂回曲折的故事,去说出这些我们一定会认同的道理。比如用几个小人来具象化大脑内部的情绪和心理学机制,比如让气球带着房屋飞到天上,比如搭建一个想象力绚烂的亡灵世界。

  手段极其复杂,道理却超级简单且让人认同,两者缺一不可,这就是最本质的「皮克斯叙事模型」。

  把上面这个模型替换一个参数,就全然不对了。比方是用简单的手段去讲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基本上是针对低龄群体的幼儿动画,比如《熊出没》系列,小孩子看得很开心,而成年人会觉得,这道理还用你说?

  反过来,如果是用特别复杂的的手段去讲一个同样复杂的道理,那最可能的结果是观众也被绕进去了,走出电影院的时候什么也没能得到,《小门神》或许能算半个这样的例子,这并不是说它不好,而是里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复杂意义,很难具有那种建立在通用情感上的席卷性力量。

  至于用特别简单的故事和风格,去说一个特别复杂的道理,这几乎办不到。

  《哪吒》就做到了我上面说的,利用复杂的设定和情节,来阐述一个普遍认同的简单道理。

  影片为了哪吒和敖丙的这组反转关系,几乎把这个经典神话里的全部人物关系都重做了,一些细节甚至非常别有深意。

  比如原来藏满了奇珍异宝的龙宫,在这里成了一个镇压着龙族的监牢;申公豹受到的歧视和他的坏,又似乎是在为之后的故事埋下伏笔。

  这深究起来是个相当庞大复杂的体系,我们看到的哪吒故事,不过只是之后的封神宇宙的冰山一角罢了。

  而在这之下,它要讲述的主题,就是哪吒喊出的那句简单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是所有人都愿意去相信,也会为之感动的精神。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哪吒》对商业动画套路的熟练运用,是近年国产动画中最接近世界水准的一次创作。

  但是……终于进入到了「但是」的环节,我的确非常喜欢《哪吒》,但对它到底好到什么程度,我还是有一定保留的。

  它对哪吒故事改造的成功毋庸置疑,这种改造除了把原神话的人物关系全部打散重做之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语境和逻辑,一旦其中的某一个节点出了问题,整体的逻辑就很容易溃散。

  可惜,《哪吒》的逻辑,差一点点就天衣无缝了。

  它所有的故事逻辑,都建立在魔丸会诞生魔童这个基础设定上。

  把我们的主角做成一个天性暗黑的坏人,是它解构经典最关键的核心。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看完电影我意识到,其实哪吒还真算不上一个坏人啊!

  他的确做了非常多的坏事,但大都属于调皮捣蛋的范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邪恶。

  相反,是他天性中好的那一面让我印象更深。刚生下来的哪吒就会看着妈妈温柔微笑,长大了他也会想要跟其他的小朋友玩耍,但被村民先入为主的魔童认知阻止。他一直都想要证明自己并不是个坏孩子,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甚至明明助人为乐做了好事,反而误会越来越深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哪吒的调皮捣蛋或者说干的那些坏事,到底是魔性使然?还是因为外界误解而导致的自暴自弃?

  影片表达的其实是后者啊!

  在那种所有人都先入为主误解的环境下,一个没有丝毫魔性的善良人,也会因为外界的不公正待遇而自暴自弃去作恶,这样的逻辑本身没有问题,但其实就偷换了哪吒本身具有魔性的设定。

  所以,哪吒并不想被看成坏人,他甚至一点都不坏。相信看完了影片的人,都会不带任何怀疑地同意这一点。

  但正因为如此,魔童的概念就不存在了;魔性也只简单地呈现为小孩子超出普通人能力限度的恶作剧;原本可以展现的哪吒内心的善恶冲突,最终简化为环境责任论的矛盾。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哪吒》最关键的这个「魔童」的设定,其实并没有立起来,甚至差点导致影片整体逻辑的塌陷,最低限度上,它降低了电影的难度!

  还好,影片用大量的外化手段来填充这部分空缺,比如哪吒看起来就像个大坏蛋的暗黑烟熏妆,又比如他给百姓带来的极端恐慌,所以观众不易察觉这里的逻辑缺陷。

  不过,即便哪吒是个不够坏的魔童,《哪吒》这部电影依然是空前成功的,它被舆论吹爆我也乐见其成。

  这部电影在故事、技巧和内涵上的挖掘,跨越了我们和国外顶级创作之间曾经存在的鸿沟。至此,我们终于和世界上最好的那些动画作品,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哪吒之魔童降世怎么画(魔童哪吒变身后怎么画)》来自网络,本文围绕哪吒之魔童降世怎么画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仅作参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