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佳网为您带来《清朝包衣是什么意思(世代包衣是什么意思)》,本文围绕清朝包衣是什么意思展开分析,讲述了关于清朝包衣是什么意思相关的内容,希望您能在本文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读 [美]史景迁《曹寅与康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札记(1)

清朝包衣是什么意思(世代包衣是什么意思)

  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肯定听过“包衣”这个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上就是世代包衣。很多人会觉得,包衣就是卑贱的奴才,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包衣是奴才不假,但是他们在清朝(尤其是乾隆以前)地位是非常尊贵而且不可或缺的,之所以他尊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物以稀为贵”。

  究其原因,是因为包衣制度是满清历史上的老黄历,它是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产物,在这个特殊时期过后,包衣制度就不复存在了。换句话说,在满人历史的某一刻起,就没有新的包衣出现了。

  这个特殊时刻,大概就是1621年前后,那么这个时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这一年是天命六年,在此之前的几年里,努尔哈赤攻破了大明朝的边关重镇抚顺,又取得了”萨尔浒之战“这样重大的胜利,接着攻陷了沈阳,努尔哈赤把野心放到了整个大明疆土。

  可是,单凭满人的几十万军民,想要吞掉硕大的明朝无异于痴人说梦,再加上抚顺、萨尔浒、沈阳等战役俘虏了大量汉人军民,像李永芳这样的老朋友也是不战而降,自然不能再把他们统统当成是奴隶,所以努尔哈赤就开始调整对待汉人的政策。

  在1621年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满人在对外作战当中,偶尔的总会捉到一些外族俘虏,这些俘虏就包括汉人、蒙古人和朝鲜人,处理这些人的方法,当时就是把他们赐给满人贵族当做包衣,所谓的”包衣“,其实就是满族话”家里的人“的音译。

  所以,包衣的本质,其实就是隶属于个人的奴隶,这些人一日为奴,终身为奴,而且世世代代都是奴隶,他们的主子可以随意的处置他们。

  那个时候的包衣,大多是被安排来做苦力,或者是从事一些农耕的工作。后来努尔哈赤建立了”牛录“制度,就是后来”八旗制度“的雏形,所有在籍的符合条件的满族人都有服兵役的义务,但是包衣除外。因为奴隶就是奴隶,奴隶是没有资格当兵打仗的。

  这种情况直到1621年之后才逐渐有了变化,前面说过像李永芳、佟养性这样的汉人大臣投降了满人,努尔哈赤为了笼络住这些人,自然要摆出一副满汉一体的样子。所以,努尔哈赤仿照满人八旗的例子,将汉人编成参领佐领来管理,并且允许他们和满八旗一样参加战争(后来皇太极又建立了汉八旗)。

  而对于汉人包衣,也渐渐地不再称”包衣“,而是跟满人一样称“奴才”,但是包衣毕竟是有归属个私人奴隶,所以不能和后来投降的汉军编在一起。所以, 在名义上包衣参领、佐领隶属于皇帝或满八旗的旗主王爷管理,因此后来的包衣又被成为“XX旗包衣”,实际上他们是满八旗的编外人员(家里人),跟后来的汉八旗是区分开的。

  这样一来,产生了一个最主要的变化,那就是包衣奴才可以跟满人一样参加战斗,也就是可以立功、受赏、封爵,这是包衣可以改变命运的一个转折点。而从此以后,汉人的俘虏就再也没有成为包衣的人了,也就是统统归公家而不是“私家”。

  所以说“物以稀为贵”,根据满清的汉人包衣档案来看,清朝入关以前,列册为包衣的只有813人。而这八百多个家庭,在满清入关之后,受到了十分的尊崇。

  清朝开国的一百年间,担任知州、知县的包衣超过75人,官拜知府的24人,布政使2名,按察使4人,御史大夫2人,甚至还有一名叫吴兴祚的正红旗包衣官拜总督。而其余的包衣,也大都在内阁、翰林院、太医院、通政使司、内务府等各部任职。

  尤其是到了康熙朝时期,鉴于明朝亡国政治之失,康熙为了打压太监的权力,把本来由太监掌管的内务府交给了上三旗的包衣奴才,所以从康熙朝开始内务府的底层官吏和属员都由包衣奴才的后裔来担任,因为包衣奴才是满清在关外时候的“家里人”,是可以信任的,所以他们充当起了部分原来属于太监的职能。

  不仅如此,因为清制皇帝掌管上三旗,所以,康熙把上三旗的包衣奴才视作心腹,他曾把包衣奴才派往各省担任织造一职,除了为皇家督造丝织品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肩负着为皇家小金库——内务府征收税银的职责,而且还充当了皇帝在全国各地的耳目,监督全国各地的前明士人以及各级官吏,比如曹寅、李煦等。

  所以,此时的包衣早已经是今非昔比,成为了满清的贵人阶层。

  责任编辑:

《清朝包衣是什么意思(世代包衣是什么意思)》来自网络,本文围绕清朝包衣是什么意思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仅作参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