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佳网为您带来《鱼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离不开水)》,本文围绕鱼为什么离不开水展开分析,讲述了关于鱼为什么离不开水相关的内容,希望您能在本文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养鱼前先要了解鱼

鱼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离不开水)

  鱼类是动物界中尤为常见的一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为32100种。地球如此广袤,而所有的鱼类为什么只能生活在水里呢?

  动物的繁衍生息都离不开氧气,陆地上的动物都是通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获取足够的氧气,得以生存。

  鱼类是最原始的脊椎动物,它虽然和其它动物一样有着用来呼吸的鼻孔,但它的鼻孔却和口腔不相通(肺鱼和总鳍除外),仅仅只是单纯的嗅觉器官。它真正的呼吸器官主要是鳃,另外还有肠呼吸、皮肤呼吸、口腔呼吸、褶鳃呼吸、鳔呼吸等辅助呼吸的方式。

  鱼类外形上分为基本型(也叫流线型)、平扁型、棍棒型、侧扁型。它的附肢为鳍,而鳍又由之鳍担骨和鳍条组成。

  鱼类的皮肤非常薄,内部分布着丰富的血管、神经、皮肤感受器和结缔组织,真皮深层和鳞片中含有色素细胞、光彩细胞和脂肪细胞。

  所有的鱼类,通过鱼鳞,均可分为楯鳞、硬鳞、侧线鳞三种类型。

  鱼类骨骼中有着发达的中轴和附肢,它们的主要功能为保护中枢神经、感觉器官与内脏,支持身躯的整个活动。

  鱼类肌肉中的横纹肌分为体节肌和鳃节肌,且整个躯干部肌肉安节排列呈弓形。

  我们在养鱼前,尽量提前有个思路,我要养什么样的鱼,放在的空间位置、水族箱大小、能投入的时间、经历、预算是多少。最重要是先了解鱼的基本属性,生存环境,习性要点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鱼的健康留住长久的美!

  鱼为什么离不开水

  由于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而水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只有在水中,鱼的鳃片、鳃丝和鳃小片才能得以完全张开。通过扩大鳃和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摄取水中溶解氧的机会。鱼依靠口和鳃的交替运动,不断进行吞水、排水,水流经过鳃时,便在鳃小片的毛细血管中完成气体交换。

  鱼类的以上特征,均为它在水中的生活造就了先天条件。

  如果将鱼儿放置于地面,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鱼儿一旦离开了水,它的鳃片、鳃丝和鳃小片就会黏糊糊的贴合在一起,它只能依靠鳃的外表和空气接触,从而获取空气中的氧气,而这些微量的氧气远远不足以支撑鱼儿的生存。同时,鱼儿的“鳃式呼吸法”所吸收的是溶于水中的氧,一旦离开了水,鳃片表面的水分很快便被蒸发掉,此时,鱼儿就失去了摄取氧气的能力。

  并非所有的鱼类都无法离开水,比如肺鱼。

  肺鱼,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有着一个结构类似于肺的鳔。对于绝大部分鱼类而言,鳔是用来帮助鱼儿在水中上沉下浮,维持躯体平衡的。而对于肺鱼而言,它的鳔却有着神奇的功能,因为它不但可以用来平衡身体,还可以将它当作肺来使用,所以它的鳔也被称之为“原始肺”。也就是说,肺鱼除了用鳃呼吸外,也能通过“原始肺”进行呼吸,而且,它在离开水之后,能存活很长一段时间。

  鱼类虽然是最原始的脊椎动物,但它却是由低级无脊椎动物文昌鱼进化而来,它们的祖先从最初便生活在水里。

  鱼类的起源也很早,真正的鱼类最早出现在三亿余年前,而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出现。

  鱼类适于生活水中的特点

  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

  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

  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

  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

  ⑥鱼用鳃呼吸.

  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鱼是通过口和鳃盖后缘不停地相互交替张开和紧闭来完成水的通过,进而完成呼吸的.这才是“鱼儿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养鱼先养水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那么,什么是养水呢?

  大家都知道,从水龙头放出来的自来水是不适合直接养鱼的,必须先除氯、增氧,要求高的,还要对水的硬度、PH进行调整。我们通常把进缸前对水的处理称之为“做水”,当然,也可以把做水看作是养水的一个环节。

  经过除氯、增氧、调整硬度和PH值的水算不算好水呢?从常用的测试指标来看,可以算好水,但这种水有两个缺点:一是不够稳定,二是比较“瘦”。用做好的水养鱼,水质很快就会发生变化,因为它缺乏自净能力;做好的水通常比较干净,几乎没有有害的物质,但同时也缺少对鱼和其它生物有益的的东西。

  把新鲜的自来水在敞口储水容器中屯放一段时间,对除氯、增氧有很大帮助,但这还不是我们说的养水,真正的养水,必须是在水族箱中,而且是在有鱼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开缸养水!再养鱼!

  开缸是养水的一个重要阶段,基础打得好不好,对将来有很大影响。

  新的水族箱里放进自来水,经过曝气除氯、增氧,就可以放闯缸鱼了。有了鱼,水中就有了有机物来源,其主要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这些物质的积累使水受到污染,与此同时,以有机物为生的微生物,主要是各种异养菌开始大量繁殖。有机物分解的产物又引来了新的微生物,其中,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经过分解产生的氨,为硝化细菌提供了食物,于是,硝化细菌开始繁殖起来。此外,还有各种浮游生物、原生动物等也相继出现,水中的生物和各种成分趋于多样化,并形成了简单的食物链,水开始具有了活性。

  硝化细菌包括铵氧化细菌(又叫亚硝化细菌)和亚硝酸氧化细菌(又叫硝化细菌)两类,它们能够有效分解对鱼有毒的氨及其转化的亚硝酸盐,因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开缸是否成功,其主要标志就是硝化系统的建立,氨和亚硝酸盐的去除能力,也是衡量水的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

  各种菌类不仅仅生活在水中,在缸壁、底砂、以及缸内其它固体表面,都附生着大量菌类,硝化细菌主要是附着在物体表面生活,水中反而数量很少,而且缺乏活性。还有许多异养菌也是在固定表面上生活更有活性。实际上,养水主要就是养微生物,也就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微生态水环境,它包括水体、缸体和过滤系统各个要素,离开了缸,水的稳定性就会降低,同样道理,一个成熟的好缸,也不会因为日常换水而破坏水的稳定性。

  在开缸阶段,采取一些强化手段,配置强有力的过滤系统,包括足够的滤材。

  我们一般把滤材分为物理滤材、化学滤材料、生物滤材三大类,实际上,大部分物理和化学滤材同时也有生物培养功能。配置生物滤材的目的,是为了给各种菌类提供充足的附着表面。在水族箱中,菌类的生长繁殖,如果受到生存空间的限制,就很难适应高密度饲养的负荷,利用滤材扩大菌类的生存空间,就能够获得比自然条件下更强大的自净能力。

  根据硝化细菌附着生长的特点,为它们提供适当的居住空间,是建立强大硝化系统的基本条件。适合硝化细菌附着的滤材种类很多,我们通常会选择比表面积大的材料,以减少过滤器的体积。在满足硝化菌生长繁殖的前提下,也要考虑为异养菌培养提供合适的条件。

  异养菌是利用自身分泌的各种酶来分解有机物的,有些菌可以产生胞外酶,这些酶被释放到水中,菌体无需附着在有机物上便可以进行分解和吸收,但有些菌只能产生表面酶,也就是说,菌体必须附着在有机物上才能分解和吸收。在滤棉上有较多的有机物,这里也是异养菌大量繁殖的地方。滤棉是否应该勤洗勤换,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只要滤棉不堵就可以不清洗(或更换)。除了滤棉外,还可以使用生化棉作为菌床,因为它的孔隙比较大,不容易堵塞,可大大减少日常维护。底砂也是一种良好的滤材,既可以培养硝化细菌,也可以培养异养菌,另外,底砂可形成局部乏氧区,对某些厌氧菌的生长有利。

  充分供氧。

  有机物的分解需要消耗大量氧,会造成水体氧含量降低,不仅威胁鱼的生存,而且不利于好氧菌的生长和工作。及时补充水中氧的损耗,在有机物浓度高的情况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硝化细菌是典型的好氧菌,在缺氧时无法有效氧化氨和亚硝酸盐,而氨和亚硝酸盐达到一定浓度时也会造成鱼的死亡。

  过滤系统的效率和氧含量成正比,采用供氧良好的滴流或呼吸(潮汐)过滤方式,可以加快菌膜的生长,如果采用其它过滤方式,除了提高水体的溶氧量以外,也可以考虑对过滤系统进行局部增氧。

  主动引进有益菌,可选择硝化细菌或复合菌(含硝化细菌)投入水族箱。

  硝化细菌无处不在,只要有适合的条件,它们就会繁殖起来。但硝化细菌属于自养菌,必须在体内合成有机物,繁殖较慢,如果在水族箱内投入足量的硝化细菌,可以加快硝化系统建立的速度。

  复合菌除了硝化细菌以外,还有一些其它有益菌,建议使用。有益菌不仅能高效清理水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微生态平衡,还会产生一些有益的代谢物(主要是次级代谢物),如抗生素、生长激素、维生素、生物硷等,对抑制有害菌,促进植物生长等有积极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约半个月左右的时间,硝化系统便可初步建立起来,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也降到比较低的水平,这时,就可以正式养鱼了。

  Reference :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文,本文仅用于鱼友学习交流,不代表水族圈观点。

  责任编辑:

《鱼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离不开水)》来自网络,本文围绕鱼为什么离不开水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仅作参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