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佳网为您带来《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主要是(敦煌艺术源于)》,本文围绕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主要是展开分析,讲述了关于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主要是相关的内容,希望您能在本文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它是一座将古建筑、雕塑、壁画三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艺术宫殿。这里的壁画容量丰富,规模庞大,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都难以媲美的。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主要是(敦煌艺术源于)

  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不仅因为它数量庞大的壁画、彩塑像、文献资料。还有它内在的佛教文化和佛教信仰。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来源于它的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敦煌艺术。而四种艺术相辅相成,相互辉映铸造了这一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石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 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1500年间,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480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

  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33米。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

  100年前,敦煌藏经洞被发现、打开以后,许多外国探险者蜂拥而至,掠夺走大量珍贵的经藏、艺术珍品,在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掀起了敦煌学研究的狂潮。而直到1930年,陈寅恪先生始提出中国的敦煌学之名,国人才明白到敦煌的价值,许多国人才投入到敦煌的研究、保护中。

  敦煌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圣地,敦煌莫高窟蕴藏着中国大量的文化积淀,而我想深入的了解的是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研究敦煌莫高窟的结构和艺术手法,包括图案、建筑、雕塑三个方面。

  莫高窟南北全长1680米,分为南、北两区。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 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

  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

  北区的243个洞窟(另有5个洞窟已编入北区492个号中),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敦煌的洞窟里,我们既能观赏到中国传统的汉式建筑“人字披窟顶”和“阙形佛龛”,又能看到外来的印度式建筑,这是外来佛教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互相交融创造的一个极具特色的代表窟。

  人字披顶:它的建筑形式是仿照中国传统屋顶样式建造的。它是莫高窟也是国内保存最古老的实物木质斗拱,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翔实资料。

  明窗:东壁门上方的明窗也是一个汉式建筑。这个明窗的位置,正好面对窟内中央的佛龛,从明窗射进来的光线也正好照到龛内主尊佛像的脸上和身上,无意中给这尊佛像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使这尊佛像显得更加慈悲、庄严,神圣而伟大。

  平棋:在本洞窟后部的方形窟顶,绘满了平棋图案。

  中心塔柱:洞窟的中心是一座方形塔柱,它连接窟顶和地面,支撑着来自窟顶的巨大压力。

  阙形龛:在佛教洞窟中,阙就象征着佛教的天宫。

  石窟艺术本就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石窟艺术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所创造的像、菩萨、罗汉、护法,以及佛本行、佛本生的各种故事形象,都是通过具体人的生活形象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它不能割断与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联系,它不像其他艺术那样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但它却曲折地反映了各历史时期、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

  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艺术也不例外,在敦煌这座经历中国十个朝代一千余年的佛教石窟里,其壁画、雕塑与建筑的关系似乎从洞窟的开凿之始就是浑然一体的。甚至可以说有的洞窟的形制完全是在艺术家的指导下开凿的。

  许多由洞窟空间、光影产生视觉的神奇效果,至今仍令我们叹为观止。 这与敦煌民众长期处于战争、死亡、恐惧的边缘,寻求宗教以为心灵慰藉有强烈的关系。

  艺术是历代画家们创意性的杰作。在壁画当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即使是描绘同样经变内容的艺术作品,画家们也是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作品。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石窟壁画故事均有隐含的寓意——佛、道、儒思想的交汇与融合——这就是忍辱、自我牺牲、善与爱,这就是佛家的“善”、儒家的“仁”、道家的“清虚顺应”。这些以禅定修行为主题的俗世间人们的思想,是导致此期间的石窟壁画以神圣佛理教义为主要内容的重要原因。

  《飞天》吸引着你的是那圆光周围的美丽的飞天群,在散着天花的空中,飞天在音乐声里不停地回旋,飞天依靠姿态、飘带呈现在激动地然而是有韵律的动态里,在回旋着的飞天中心。

  全是在飞腾的舞姿中(连立像、坐像的躯体也是在扭曲的舞姿中);人像的着重点不在体积而在那克服了地心吸力的飞动旋律。所以身体上的主要衣饰不是贴体的衫褐,而是飘荡飞举的缠绕着的带纹。

  佛背的火焰似的圆光,足下的波浪似的莲座,联合着这许多带纹组成一幅广大繁富的旋律,象征着宇宙节奏,以容包这躯体的节奏于其中。

  这是敦煌人像所启示给我们的中西人物画的主要区别。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彩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无论是壁画还是塑像造型,都越来越向人间靠拢,使时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充溢于形象的表里,给人以深刻的人佛一体、人佛共窟的感觉。

  以菩萨的造型为例,隋以前“神圣佛窟时期”的菩萨造型为男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露,显得朴实无华。而到了武周时期,菩萨的造型变化很大:身披璎珞,着彩带长裙,作女性相貌,直观感到雍容华贵,温文典雅,直似宫廷嫔妃、达官贵妇;但却有三条胡须,而胸脯又是初凸,如年华少女状,成为非男非女相。

  整体看,既有女性的善良与慈爱,又有男性的坚毅与果敢,而这恰恰与武周女皇帝武则天的心态相吻合。它是这个时代的人佛一体,人佛共窟特点的最佳表示。

  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画,都隐藏着教化的历史,蕴含着神秘的深层哲理。但若细致地考证,却会发现:尽管整体上看,所有窟洞构成了一个神秘的“佛国世界”,若逐洞分析,却表示出佛教及其教理教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变化,窥见出由情感社会而产生的人生哲学和不同时期人们心灵的影像。

  总的来说,敦煌艺术代表了我国4至11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成就,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是座千年壁画博物馆,也是一部中世纪的绘画史,此外还包含有珍贵的建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资料。

  就其科技价值而言,敦煌的壁画中有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有曲辕犁,有《全天星图》,有西夏文活字印刷标本,有回鹘文活字等等。其对于现代的意义,敦煌石窟和藏经洞的文物促使了敦煌学的产生,促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是现代形象艺术创新的源泉。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主要是(敦煌艺术源于)》来自网络,本文围绕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主要是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仅作参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