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佳网为您带来《mg美即面膜(美即面膜为什么停售了)》,本文围绕mg美即面膜展开分析,讲述了关于mg美即面膜相关的内容,希望您能在本文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有人记得“宇宙第一网红”papi酱的第一支广告吗?就是美即面膜,曾经叱咤风云的面膜之王。可如今,还能有多少年轻人知道这个品牌?美即面膜的经典广告语是“停下来,享受美丽”——是的,如今的美即“停下来”了,但是并没有很美,而美即的未来,似乎有些尴尬。
近日有媒体报道,美即面膜位于广州南沙的工厂已经停止生产。一名身穿美即工作服的员工表示,美即面膜的生产设备从今年五月起就在陆续迁移至欧莱雅苏州尚美工厂(苏州尚美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迁徙预计年底完成。
上个月,美即在屈臣氏门店全面下架,而屈臣氏曾经是美即的重要销售渠道之一。关于下架原因,各方众说纷纭,有屈臣氏内部人员强调,此次下架并非暂时性的产品调整,而是永久性下架。
美即,这个曾经的中国“膜王”,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被欧莱雅并购前,美即面膜与创始人佘雨原经历了“黄金十年”。
2003年,佘雨原创立面膜品牌美即,以“单张卖”的方式打开市场格局。
2005年,在屈臣氏国道货架的断头处,陈列出一面墙的美即。
2007年,美即成为屈臣氏面膜品类销量第一品牌,占据美即销售额的70%以上。
2009年,美即面膜逐步占领面膜市场的15%左右,一跃登上面膜老大的位置,并连续蝉联5年桂冠。
2010年,美即成为面膜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因超额认购784倍,成为当年港交所的“股王”。
2012年,美即品牌达到历史巅峰时期,占据面膜市场份额的26.4%,年销售10亿,成为面膜行业里实至名归的王牌。连国际巨头欧莱雅都送来青睐,提出收购要约,最终以51.5亿元迎娶美即,上演了一出强强联手的好戏。
2013年,欧莱雅宣布以65.38亿港元收购美即,是当时外资收购中国大陆日化品牌的最高额度。
不仅如此,佘雨原和他的创业伙伴还成功套现2亿至近8亿港元。佘雨原和家人可以获得7.88亿港元(含奖励股权计划部分);另外两位董事会成员邓绍坤和骆耀文,则分别获得6亿和2.46亿港元。投资者Baring、景林、西京则分别得以套现13.69亿、6.25亿和5.72亿港元。
当时的美即,可谓风头正劲,创始人和投资者也都赚的盆满钵满。
2016年9月,一叶子超越美即,成为中国销售额排名第一的面膜品牌。
2017年,曾经市场份额第一的美即面膜市场排名已跌出前六名。2018年5月,北京商报消息,屈臣氏已全面停止售卖美即面膜,未来也许不会再次上架。
2018年6月8日,界面新闻独家消息,美即面膜要彻底离开它的家乡广东了。
为什么美即面膜的销量却越来越差,生意越来越难做,难道也是像“大润发”一样是被时代抛弃了吗?
如果说真的是被时代抛弃了的话,其他的新兴面膜却销量不断增长,而且这个时代的消费者是比之前任何时代的消费者都爱美的一群人。
1、外资公司死板的管理制度成为拖累美即的第一道枷锁!
美即某地区一级代理商的相关负责人就证实了这一看法,其表示,外资管中国企业不灵活,比如以前要搞个促销活动申请费用只需要3天就批,但是现在半个月都批不了,走流程比较慢。
2、产品没有跟上消费升级的趋势!
2014年至2015年,消费者对面膜的细分价值诉求开始出现,森田、一叶子等相继提出符合这一趋势的玻尿酸成分、植物酵素概念等,本土各路面膜品牌纷纷崛起,新产品推出可谓眼花缭乱。然而美即却纹丝不动,几乎没有产品迭代,不得不说,这几乎就是亲手葬送了美即的未来。
3、市场产品的定价混乱,利润率低到怀疑人生!
一名经销商表示,早在2014年至2015年时,美即的价格市场就已经相当混乱,其作为正宗代理商,当时美即工厂给的面膜价格还没有外面批发市场串货的价格低。当时到货价差不多是5元/片,但当时他们串货到批发市场的价格好像才3-4元/片。最终价格混乱传至销售终端,同时,利润薄得赚不了钱,代理商纷纷退出。
市场没有永远的王者,更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规律!
打败口香糖的不是木糖醇,而是微信、王者荣耀。在超市收银台这个消费场景,过去顾客在排队缴费的时候无聊就往购物篮里拿上两盒口香糖,而今天大家都在看微信、刷朋友圈、玩王者。还有共享单车,一块钱,随便骑,骑到任何地方,停下,锁车就走,不用管。这个东西一出来,黑车司机哭了。
在这个跨界打劫、迅速迭代的时代,生活简直就是十面埋伏,我们如履薄冰。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敌人在什么时刻、从什么方向冒出来!他甚至是你从未谋面过的陌生人,他们和你无冤无仇,却顺手牵羊的就把你给灭了。所以你要做的就是不断努力,与时俱进。
责任编辑:
《mg美即面膜(美即面膜为什么停售了)》来自网络,本文围绕mg美即面膜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仅作参考。